肝病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中医辩证分析治疗乙肝,4个药方2个食疗
TUhjnbcbe - 2023/1/9 20:40:00
寻常性白癜风能治好吗 http://m.39.net/pf/a_4612121.html

文丨中医杨宏志

肝位于腹腔,膈膜之下,右胁之内。肝为*之处,血之藏,筋之宗,在五行属木,主动主升,被称为“将*之官”。

一、中医对乙肝的认识

肝胆经脉相互络属。乙肝常见症状是*疸,*疸是由于肝失疏泄,使胆汁不按照正常道路走,溢出肌肤表面,所以古人认为病位在肝胆。

另外,肝主疏泄,脾胃的运化、腐熟、吸收水谷都需要肝来协助,如果肝胆生病了,那么脾胃也不正常,表现为食欲不振、腹胀、大便不爽等,称为“肝病传脾”。

肝主藏血,心主血脉、神志,乙肝过程中可出现鼻衄、齿衄、肌衄等出血症状都与肝血失常和右肋疼痛、肋下痞等气滞血瘀的症状体征,后期甚至可见神志异常。

肝肾同源,所以肝有问题也会累及肾。

1、肝肾阴虚,正气不足

乙肝在急性期由于湿热侵袭,脾胃功能受到损伤,如果长久没痊愈,必会导致脾气不足,脾就无法滋养肾脏,导致脾胃两虚,正气抵抗不了邪气,急性肝病容易转化为慢性肝病,使病情恶化。

2、湿热蕴结,贯彻始终

长期临床观察表明,在乙肝病变过程中,会不同程度地出现*疸、尿*、恶心呕吐、食欲不振、腹胀脘痞、大便不爽、舌苔*腻等湿热蕴结的表现。

3、肝郁气滞,气滞血瘀

情绪不畅并非肝郁的唯一原因,湿热、痰浊、瘀血阻滞经络,气机不畅也会导致肝郁。临床上乙肝患者之两肋胀痛、肝脾肿大、肝掌、蜘蛛痣、或舌质略有瘀斑,面色黧黑或晦暗等都是瘀血阻滞的表现。

二、中医疗法

1、杞菊地*丸

养肝明目,补血滋肾。

用于肝肾阴亏,眩晕耳鸣、头晕、盗汗、血虚等。

2、补中益气汤

益气升阳,健脾和胃。

脾气不足,中气下陷表现如微热头痛、恶风自汗、动则气促、四肢乏力等。

3、王氏连朴汤

清热利湿,调和脾胃。

乙肝湿热并重导致的脾胃不运,证见恶心欲呕、纳呆、厌油腻食物、口渴但不想喝水、大便稀溏、腹部胀满或身目发*等。

4、膈下逐瘀汤

活血祛瘀,行气止痛。

乙肝有瘀血表现,面色暗滞或青紫,或身体眼睛发*,两肋胀痛,朱砂掌等。

三、食疗方

陈皮萝卜炖牛肉

疏肝健脾,调中理气。

牛肉克,红萝卜克,白萝卜克,陈皮30克,精盐、味精适量。

将牛肉、陈皮、萝卜、洗净。牛肉切块,用凉水泡30分钟,捞出晾干,洗净后的陈皮切成大丝,萝卜去皮切块。将牛肉放入锅中,水量高于牛肉面4~5厘米,烧开后去掉浮沫。小火将牛肉熬成五成熟时,加入萝卜、陈皮。待牛肉烂熟后,去掉陈皮,加盐调味即可。每两周吃一次。

清蒸甲鱼

滋肝肾,清虚热。

甲鱼一只,生姜3克,精盐适量,料酒5克。

甲鱼活杀,用开水泡去膜,剖腹,留肝及腹胆,去肠杂,洗净滤干。将甲鱼置于瓷盆内,撒上精盐,淋上料酒。旺火隔水蒸40分钟。

每周一次,佐餐热食。

1
查看完整版本: 中医辩证分析治疗乙肝,4个药方2个食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