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感染科医生
时不时会接诊一些乙肝患者
常常会听到他们对乙肝传播方式的一些误解
和不必要的担心
↓↓↓
“我有乙肝,可以怀孕生宝宝吗,会不会传染给宝宝?”
“我有乙肝,和家里人吃饭需要分餐吗,会不会因为一起吃饭而传染给家里人?”
“我有乙肝,会不会传染给住在一起的室友?”
……
每当这个时候,我就觉得有必要写一些关于乙肝是如何传播的科普文章,帮助乙肝患者以及大众,消除对乙肝传染性的一些误解和不必要的担心。
目前,在慢性乙肝的诊断、治疗和预防方面已经取得很大的进步,有部分患者在临床上是可以治好的。
但是,社会上对慢性乙肝患者的歧视仍然存在。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主要原因之一,是公众对乙肝存在一些误解,特别是对“乙肝病*(HBV)如何传播”存在很多错误认识,以为日常接触就可能感染乙肝病*,从而谈乙肝色变。
实际情况真是这样吗?
下面就让我们来了解一下
乙肝病*到底是如何
从一个传染给另一个人
壹
乙肝病*怎么传播的呢
目前已确认的乙肝病*传播途径,主要包括母婴传播、血液传播(包括皮肤和黏膜微小创伤)和性接触传播。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各个传播途径的具体情况和阻断方法。
1.母婴传播
母婴传播通俗地讲,就是孕妈妈把乙肝病*传染给出生的宝宝。
在我国,母婴传播占30%-50%,多发生在宝宝出生的时候,通过乙肝病*阳性妈妈的血液和体液传染。
乙肝e抗原(HBeAg)阳性、乙肝病*DNA(HBVDNA)数量多的孕妇更容易把病*传染给新生儿。
目前,对于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妈妈的新生儿,通过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和接种乙肝疫苗可阻断绝大多数的母婴传播。
Pexels上的AnnaShvets拍摄的图片
我国对HBsAg阳性妈妈的新生儿已全面推广联合免疫(乙型肝炎疫苗联合乙肝免疫球蛋白)等措施,阻断成功率超过90%以上。因此,今后我国通过母婴传播感染乙肝病*的患者将会大大减少。
2.血液传播
血液传播是指带有乙肝病*DNA的患者血液,通过输血、注射*品、扎针等途径进入正常人的体内引起的乙肝病*感染。
由于对献血员实施严格的HBsAg和乙肝病*DNA筛查,并采取了安全注射措施,经输血或血液制品感染乙肝病*已较少发生。
此外,乙肝病*也可经破损的皮肤或黏膜传播,这种传播途径本质上也是血液传播,比如用消*不彻底的器械进行修足、文身、扎耳环孔,医务人员工作中的意外暴露,共用剃须刀和牙具等有可能出血的情况,也可以引起乙肝病*感染。
因此,在现实生活中要特别警惕这种传播方式,尽量避免这些危险行为的发生。
3.性接触传播
与乙肝病*感染者发生无防护的性接触,特别是有多个性伴侣者、男男同性恋者,其感染乙肝病*的危险性高。
另外,如果夫妻中有一人是慢性乙肝患者或乙肝病*携带者,另一方一定要按规范接种乙肝疫苗,接种完成后1~2月检测乙肝表面抗体,以确保获得保护性乙肝表面抗体。
事实上,成年人即使感染了乙肝病*,90%以上都可以自发清除乙肝病*,并且产生保护性抗体,极少会成为慢性乙肝患者。
Pexels上的picjumb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