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广州中医院苏镜
乙肝即乙型病*性肝炎,乙肝五项也称为乙肝两对半,依次为:
①乙肝表面抗原(HBsAg)
②乙肝表面抗体(HBsAb)
③乙肝e抗原(HBeAg)
④乙肝e抗体(HBeAb)
⑤乙肝核心抗体(HBcAb)
乙肝两对半检查是检测血液中乙肝病*的血清学标志。临床上常用乙肝两对半的不同组合来判断感染的现状和转归。目前,不管是医生还是患者,拿到一张乙肝两对半检验报告单都会看看具体是哪些项目阳性,一般的大三阳、小三阳以及表面抗体阳性、全阴等报告掌握的比较熟,可出现其他的一些阳性组合的时候,往往都会不太清楚其代表的临床意义。在这里,笔者将乙肝两对半阳性组合的诸多模式和临床意义普及给大家,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具体组合如下:
以上25种乙肝两对半组合模式在临床检验工作中是存在的,一些罕见组合会引起临床和患者的误解,那么,检验与临床医生要做好沟通,临床医生对患者要做好解释工作,笔者在实际临床检验工作中,总结一些常见组合和临床意义供大家参考。详细解读如下:
案例1
第1、3、5项阳性
乙肝两对半第1、3、5阳性即是HBsAg、HBeAg、HBcAb阳性,俗称大三阳。这三项指标阳性往往提示体内病*复制比较活跃,但是否引起了严重的肝细胞损害,还要看肝功能检测情况和患者的自觉症状。简单地说,“大三阳”并不意味着病情严重程度。
临床意义:急性期、慢性期、有较强的传染性。
案例2
第1、4、5项阳性
乙肝两对半第1、4、5项阳性俗称小三阳即是HBsAg、HBeAb、HBcAb阳性。“小三阳”患者分两种情况,其一是病*阴性的小三阳,其二是病*阳性的小三阳。小三阳只是反映感染乙肝病*后机体的乙肝免疫标志物状态,同样不代表病情轻重。
临床意义:恢复期、传染性弱、长期持续易癌变。
案例3
第1、5项阳性
乙肝两对半第1、5项阳性俗称小二阳即是HBsAg、HBcAb阳性。小二阳是具有一定的传染性的。一般认为小二阳是大三阳和小三阳的中间阶段,随着病情的发展和治疗的进程,小二阳有可能变为小三阳,也有可能变成大三阳。大三阳转小二阳多认为是病*复制降低,病情减轻,传染性低。但是严格来说,大三阳和小二阳并不能代表病情的轻重,需要结合肝功能、B超、HBV-DNA才能判断出病情的轻重。如果出现小二阳的情况,并且HBV-DNA阴性,肝功能正常,说明病*复制基本停止,不需要治疗。
临床意义:急性或慢性期,传染性较弱。
案例4
第2、4、5项阳性
乙肝两对半第2、4、5项阳性俗称恢三阳即是HBsAb、HBeAb、HBcAb阳性。HBsAb阳性提示人对乙肝有了抵抗力,是体内对乙肝病*的免疫和保护性抗体。HBeAb阳性提示病*的传染性变弱,病情已处于恢复阶段。HBcAb分IgM和lgG两种:HBcAb-IgM阳性提示病*活动,有传染性;HBcAb-IgG阳性提示为以往感染,无传染性,不需抗病*治疗。代表乙肝进入恢复期,已有免疫力。
临床意义:急性感染期后康复期,既往感染,具有免疫力。
案例5
第2、5项阳性
乙肝两对半第2、5项阳性俗称恢二阳即是HBsAb、HBcAb阳性。HBsAb阳性提示人对乙肝有了抵抗力,是体内对乙肝病*的免疫和保护性抗体。HBcAb分IgM和lgG两种:HBcAb-IgM阳性提示病*活动,有传染性;HBcAb-IgG阳性提示为以往感染,无传染性,不需抗病*治疗。既往感染过乙肝病*,现病*已基本清除,身体在康复。
临床意义:既往感染,仍有免疫力,非典型恢复期。
案例6
第5项阳性
乙肝两对半第5项阳性即是HBcAb阳性。HBcAb分IgM和lgG两种:HBcAb-IgM阳性提示病*活动,有传染性;HBcAb-IgG阳性提示为以往感染,无传染性,不需抗病*治疗。
临床意义:既往感染,但还未能检测HBsAb;既往过后恢复期;多急性窗口期。
案例7
第4、5项阳性
乙肝两对半第4、5项阳性即是HBeAb、HBcAb阳性。HBeAb阳性提示病*的传染性变弱,病情已处于恢复阶段。HBcAb分IgM和lgG两种:HBcAb-IgM阳性提示病*活动,有传染性;HBcAb-IgG阳性提示为以往感染,无传染性,不需抗病*治疗。
临床意义:既往感染,急性乙型肝炎恢复期,基本无传染性(少数仍有传染性)。
案例8
第1、2、5项阳性
乙肝两对半第1、2、5项阳性即是HBsAg、HBsAb、HBcAb阳性。HBsAg阳性往往提示有完整的病*颗粒存在。HBsAb阳性提示人对乙肝有了抵抗力,是体内对乙肝病*的免疫和保护性抗体。HBcAb分IgM和lgG两种:HBcAb-IgM阳性提示病*活动,有传染性;HBcAb-IgG阳性提示为以往感染,无传染性,不需抗病*治疗。
临床意义:乙型肝炎病*亚临床感染早期,不同亚型HBV二次感染。
案例9
第1、2、3、5项阳性
乙肝两对半第1、2、3、5项阳性即是HBsAg、HBsAb、HBeAg、HBcAb阳性。HBsAg阳性往往提示有完整的病*颗粒存在。HBsAb阳性提示人对乙肝有了抵抗力,是体内对乙肝病*的免疫和保护性抗体。HBeAg阳性提示病*有活动,而且是具有传染性的指标。HBcAb分IgM和lgG两种:HBcAb-IgM阳性提示病*活动,有传染性;HBcAb-IgG阳性提示为以往感染,无传染性,不需抗病*治疗。
临床意义:乙型肝炎病*亚临床感染或非典型肝炎。
案例10
第3、4、5项阳性
乙肝两对半第3、4、5项阳性即是HBeAg、HBeAb、HBcAb阳性。HBeAg阳性提示病*有活动,而且是具有传染性的指标。HBeAb阳性提示病*的传染性变弱,病情已处于恢复阶段。HBcAb分IgM和lgG两种:HBcAb-IgM阳性提示病*活动,有传染性;HBcAb-IgG阳性提示为以往感染,无传染性,不需抗病*治疗。
临床意义:急性乙肝病*感染中期,但是未出现HBsAg阳性,可能在窗口期,需要定期监测。
案例11
第2、4项阳性
乙肝两对半第2、4项阳性即是HBsAb、HBeAb阳性。HBsAb阳性提示人对乙肝有了抵抗力,是体内对乙肝病*的免疫和保护性抗体。HBeAb阳性提示病*的传染性变弱,病情已处于恢复阶段。
临床意义:乙型肝炎病*感染已恢复,具有免疫力。
案例12
全阴
乙肝两对半检查全阴。
临床意义:未感染过乙型肝炎病*,未有免疫力。
案例13
第2项阳性
乙肝两对半第2项阳性即是HBsAb阳性。HBsAb阳性代表乙型肝炎病*自然感染人恢复期出现的抗体,此时HBsAg往往已自然消失,它的存在提示人对乙肝有了抵抗力,是体内对乙肝病*的免疫和保护性抗体。
临床意义:注射乙肝疫苗后,具有免疫力。
编辑:小一审校:柒柒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肝病中心一科
首都医科医院肝病中心一科是以“乙型肝炎”、“肝炎肝硬化及相关并发症”为核心特色,集医疗、教学、科研、培训、国际交流与合作为一体的整合式肝病诊疗中心。科室现有中、高级职称专业技术人员11人(其中主任医师3人,副主任医师3人),拥有博士生导师1人,硕士生导师1人,是首都医科大学传染病学研究生培养点。护理团队配置合理,护理人员更加专业化、年轻化。
科室诊疗特色
一、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治疗:
以陈新月教授为核心的科研团队在长期的临床诊疗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国内外率先采用“干扰素联合核苷酸类似物+延长疗程”以及“以治疗目标为导向,定目标不定疗程的个体化治疗策略”开展针对慢性乙型肝炎的优化治疗,近年来取得了突出成绩,不仅大幅提高一般慢性乙型肝炎人群的临床治愈率,同时将该方法运用于HBV感染的儿童、孕妇、非活动性表面抗原携带者、HBV耐药患者等特殊人群中,为众多慢乙肝患者临床治愈带来希望,极大地降低了肝硬化、肝癌的发生风险,改善远期预后。
二、肝炎肝硬化及相关并发症诊治:
主要收治各种原因所致的肝硬化,尤其是病*性肝炎相关肝硬化,并形成以“肝炎肝硬化”为中心,围绕腹水、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细菌感染、肝性脑病、肝衰竭等并发症开展一系列的临床和基础研究。主要特色:(1)肝硬化腹水细菌学诊断技术,利用宏基因测序技术快速精准对病原菌感染做出诊断,根据测序结果采取有针对性的抗感染治疗,提高腹水感染的治疗成功率。(2)肝衰竭的干细胞治疗技术,通过间充质干细胞输注,靶向定植肝脏,改善肝脏微环境、调节免疫,改善肝衰竭患者症状、提高治疗效果。
胡中杰
胡中杰,医学博士,主任医师,现任首都医科医院肝病中心一科主任兼医务处处长。日本东京大学访问学者、日中笹川医学奖学金获得者。担任北京预防医学会第七届理事、北京医师协会感染科专科医师分会理事、北京医学会肝病学分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学分会第五届委员会肝病营养协学组副组长、北京医学伦理学会医学技术伦理研究分会委员、医院静脉血栓栓塞症防治管理专业委员会委员。在国内外期刊发表专业论文90余篇,参编医学专著或教材16部,其中主编3部,副主编2部。曾获北京市优秀人才培养资助、首都优秀青年医生、北京医师协会(第六届)北京优秀医师。
陈新月
陈新月,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首都医科医院肝病中心一科学科带头人。曾任中华医学会肝病学会第二届至第五届全国委员,北京医学会肝病学会前任主任委员。主要研究方向为慢性肝炎发病机制及临床治疗研究。先后主持国家“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乙肝和丙肝重大专项项目、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首都临床特色应用重点项目、首都卫生发展科研重点专项项目等多项研究。在国内外率先提出慢乙肝临床治愈的个体化治疗策略,在HBsAg清除/转换方面有独到的经验和方法,已使众多患者获得乙肝的临床治愈。5年来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论文核心期刊余篇,SCI收录20余篇。先后获得北京医学科技奖一等奖,中华科技奖三等奖,丰台区科技成果一等奖。10年来培养硕士/博士研究生50余人。
*娜
*娜,主任医师,现任首都医科医院肝病中心一科行*副主任。从事临床、教学、科研近30余年,对慢性乙型肝炎个体化治疗有丰富的临床经验。主诊方向:慢性乙型肝炎的抗病*治疗及发病机理。参与多项课题研究及临床试验研究,《慢性乙型肝炎个体化抗病*治疗策略与临床应用综合研究》获北京市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华医学科技三等奖。在核心期刊、SCI发表数篇论文。
鲁俊锋
鲁俊锋,博士,副主任医师,现任首都医科医院肝病中心一科主诊医师,北京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委员。长期工作于临床一线,从事乙型病*性肝炎及肝炎肝硬化的临床和基础研究工作,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参与国家“十三五”乙肝项目、北京市肝炎重大项目、首都发展基金重点项目、首都特色重点项目等多项课题的研究。独立承担北京市丰台区卫生计生系统科研项目、医院管理局人才培养项目等多个课题。近年来以第一作者发表SCI及核心期刊论文10余篇。先后获得北京医学科技奖一等奖、中华科技奖三等奖、丰台区优秀论文一等奖等。
侯维
侯维,副主任医师,医学硕士,现任首都医科医院肝病中心一科主诊医师。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青年委员,北京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秘书、青年委员。长期从事慢性肝病、各种原因肝硬化的临床诊治工作,擅长肝硬化并发症的临床诊治,特别是肝硬化合并腹水及细菌感染、肝硬化合并营养不良的临床诊疗方面经验丰富。
任姗
任姗,博士,副主任医师,现任首都医科医院肝病中心一科。长期工作于临床一线,从事乙型病*性肝炎及肝炎肝硬化的临床和基础研究工作,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参与国家“十三五”乙肝项目、北京市肝炎重大项目、首都发展基金重点项目、首都特色重点项目等多项课题的研究。独立医院管理局培养项目等多个课题。近年来以第一作者发表SCI及核心期刊论文10余篇。先后获得北京医学科技奖一等奖、中华科技奖三等奖等。
王征
王征,主治医师,硕士研究生。长期从事慢性肝病、各种原因肝硬化的临床诊治工作,擅长肝硬化并发症的临床诊治,特别是肝硬化合并腹水及细菌感染、肝硬化合并营养不良的临床诊疗方面经验丰富。
张维
张维,医学博士,主治医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肝硬化腹水的基础和临床研究。长期从事急、慢性肝炎、肝硬化及肝癌的临床工作,擅长慢性乙型肝炎、慢性丙型肝炎的抗病*治疗,肝硬化并发症的综合诊治以及肝病危重症的抢救和处理。
王莉琳
王莉琳,硕士,主治医师。长期工作于临床一线,从事病*性肝炎及肝炎肝硬化的临床和基础研究工作,擅长急、慢性肝炎及肝硬化并发症的临床诊治。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