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病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肝病科普丨复杂的ldquo肝功化验单
TUhjnbcbe - 2020/12/25 14:13:00

来源:菊梅医生

作者:菊梅医生

正文共:字

预计阅读时间:3分钟

导读

医院复查每次做的肝功或生化项目是临床肝病科最常用的实验室检测项目,除了白蛋白、氨基转移酶、胆红素等指标,还经常包含肝纤维化指标,如透明质酸、胶原蛋白等指标,各自具有不同的临床意义,不同的结果反映了肝脏细胞自身损伤、肝脏合成功能下降等不同的病因。通过对这些检查指标的分析可以判断疾病的性质以及严重程度,为疾病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透明质酸(HA)是一种分布在细胞外基质的氨基葡聚糖,主要由肝星状细胞或纤维母细胞合成,由窦状内皮细胞降解,在众多的肝纤维化指标中,HA的敏感性最高。急性肝炎时血清HA多正常,慢性肝炎或肝硬化时由于肝脏代谢能力下降,HA清除减少,使血清HA水平升高,并且其升高水平与肝脏炎症或肝纤维化程度呈正相关。

IV型胶原(typeIVcollagen,CIV)和层粘连蛋白(laminin,LN)均是构成基底膜的主要成分,当肝脏持续损伤时,二者合成增加,而肝脏对其降解能力降低,出现毛细血管化。同时,血清中CIV与LN升高,且其升高程度与肝纤维化程度具有相关性。

转化生长因子(TGF)β1是目前已知的最重要的肝星状细胞活化因子,在正常情况下与其他细胞因子处于一种网络平衡状态,共同维持肝脏内环境的相对稳定。肝脏慢性炎症时,Kupffer细胞大量浸润并分泌TGFβ1,TGFβ1进一步激活星状细胞和其他间质细胞分泌TGFβ1,因此导致血循环中TGFβ1水平升高,并且随肝纤维化程度加重逐渐升高。此外,Ⅲ型前胶原、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B、基质金属蛋白酶-1、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α巨球蛋白等指标亦具有诊断肝纤维化的价值。

上述各血清指标具有较好的特异性,但敏感性差,单一指标诊断肝纤维化的作用有限,因此常联合检测多项指标诊断肝纤维化。

近年来国内外建立了一系列基于各种血清指标的肝纤维化无创性诊断模型,代表性的有FibroTest(其参数包括α巨球蛋白、血清载脂蛋白A1、GGT、胆红素及肝内珠蛋白)、APRI指数(AST与血小板比值指数)和Forns指数(其参数包括血小板计数、GGT、年龄和胆固醇)等。国内同行也提出SLFG模型(其参数包括α巨球蛋白、年龄、GGT和HA)、S指数(其参数包括GGT、血小板和Alb)等评价慢性HBV感染所致肝纤维化。这些诊断模型能较好的区分S2及以上肝纤维化,但对更早期肝纤维化的诊断作用有限。

结语

总而言之,由于引起肝功能异常的病因较多,既有肝脏本身的疾病,也有其他系统的疾病,对于肝损伤的诊断有时显得较为困难,因此需结合病史、查体、和影像学等多方面的信息才有可能明确诊断。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肝病科普丨复杂的ldquo肝功化验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