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临床实践过程中,经常会遇到患者提出乙肝“大三阳”是否严重过“小三阳”?这样的问题。要搞清这一问题我们先来看看什么是乙肝“大三阳”和“小三阳”?
乙肝两对半
乙肝是由乙肝病*感染所致,目前人们利用免疫学方法可以对乙肝病*的表面抗原(HBsAg)、表面抗体(HBsAb)、e抗原(HBeAg)、e抗体(HBeAb)和核心抗体(HBcAb)5项指标进行检测,俗称“乙肝两对半”检查。
其中“抗原”是乙肝病*所含的成分,而“抗体”是被感染的人对病*的这些成分所做出的免疫反应,是由机体淋巴细胞产生的。
大三阳
所谓乙肝“大三阳”就是在患者的血中可检测到表面抗原(HBsAg)和e抗原(HBeAg)这两种抗原,再加上核心抗体(HBcAb)一种抗体。
小三阳
而“小三阳”则是在患者的血中可检测到表面抗原(HBsAg)一种抗原和e抗体(HBeAb)和核心抗体(HBcAb)两种抗体。
大
三阳
VS.
小
三阳
一般情况下,“大三阳”常伴有病*的活跃复制,而多数“小三阳”病*复制常不活跃,这就是为什么一般人会认为乙肝“大三阳”严重过“小三阳”的原因。
其实病*性肝炎是否严重,并不能只看病*的复制情况,肝功能检测中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等是目前用来反映肝炎严重程度的常用指标。
“大三阳”中有一半以上患者的这些转氨酶在一段时间内处于正常水平,专业术语将其称之为“乙肝的免疫耐受期”,这时患者的肝脏并没有明显的活动性炎症,也可以说并不严重,往往也不需要进行特别的治疗。
相反,“小三阳”中的一部分患者,如果出现上述的转氨酶明显升高,一样会导致活动性肝炎。其中的主要原因有两个方面:
01乙肝病*编码e抗原的基因,学术上被称为前C区基因,发生了突变,不再产生e抗原;
01患者的免疫反应出现了异常地亢进,主要表现为肝脏内的非特异性免疫增强。
这时出现的肝炎在专业上被称为“e抗原阴性慢乙肝”。e抗原阴性慢乙肝治疗的疗程往往需要更长的时间。
当然,相比之下“大三阳”患者出现以转氨酶明显升高为标志的活动性肝炎的几率,总体上比“小三阳”要高,专业上人们将“大三阳”活动性肝炎称为“e抗原阳性慢乙肝”。
综上所述,乙肝的严重程度,并不能仅仅看乙肝两对半的结果是乙肝“大三阳”还是“小三阳”,还要结合肝功能中的转氨酶等进行综合分析,HBV-DNA检查则能更好地反映病*复制水平。另外,肝脏B超检查和血液甲胎蛋白(AFP)检查在排除乙肝引起的肝硬化和肝癌方面也有重要意义。
临床上见到的乙肝多数为慢性乙肝,在不同阶段应采取不同的医学处置,包括定期的随访观察和合理的治疗方案的选择。因此,与专业医生定期沟通最为重要。
来源:临床医学研究所
图片:网络
编辑:宣传科新媒体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