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人群在全球人数约为2.3—3亿左右,目前我国乙肝“保有量”约万人左右。据世卫组织统计,每年因乙肝和并发症死亡人数有90万人,如果能攻克乙肝,应该是能与发明青霉素相比的成就,因为受益的人太多了。
乙肝是一种传染类疾病,传播方式含母婴垂直传播、血液传播和高危行为等。乙肝病毒成功入侵人体肝脏并大量复制病毒后,一旦打破免疫耐受期,发展成为炎症,陆续可引起肝纤维化、肝硬化、肝癌等问题。在我国,乙肝引发的肝癌占80%以上。
遗憾的是,上世纪70年代才发现的乙肝病毒,诱发乙肝炎症,科学家至今未能找到根治的办法,有3个重要原因:
1、乙肝病毒太狡猾,与人体肝细胞核紧密结合,深藏不露,所形成的乙肝病毒母体—cccDNA至今无法清除。
2、乙肝病毒母体很强的繁殖能力,借助肝脏聚合酶,大量复制乙肝病毒,子孙遍布全身,免疫清除就引起炎症。
3、目前的药物只能“割韭菜”,不能“挖菜根”,意味着需要长期服药,长期控制,如果是肝硬化、肝癌人群,更是终身服药。
虽然不能完全治好乙肝,但退而求其次控制乙肝,可以实现,目前乙肝药物有三大类:
一类是注射长效干扰素,通过联合和刺激免疫力来清除乙肝病毒。
另一类是口服一线核苷酸类药物,药物通过阻止乙肝病毒复制达到抑制乙肝炎症目的。
再一类是调和类中药,在抗病毒治疗中起到辅助作用,如修复肝纤维化、退黄、提高免疫力等。
近段时间,乙肝业界瞩目的产品,当属乙肝在研新药GSK-,仅完成了临床2b期中期试验,3期试验尚未开始,但成绩单比较亮眼。
GSK-,最早进入公众视野是年11月,我国第四届进博会上,宣传口号是“实现没有乙肝的未来”,并已被我国纳入突破性治疗药物,意味着上市和临床应用有先发优势。在年的欧洲肝脏年会上,引起广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