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上讲:肝善则体健,这句话也侧面反映出肝脏的重要作用。
肝脏为五脏之首,承担着众多的功能,分解消化、代谢消毒都需要肝脏的参与。
肝病被查出来的时候大多是中晚期,已经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间。
那早期难道就没有显示症状吗?当然不是,只是一些早期症状被我们忽视了。
身体这2处发痒,或许肝病已“上身”
1、眼睛发痒
眼睛被誉为“心灵的窗户”,同时也是反映身体健康的一个“窗口”。
《黄帝内经》记载:肝开窍于目。眼周围有着众多的血管遍布,神经单元也比较多,是一个比较“脆弱”的器官,身体有异时眼睛很容易“被牵连”,特别是肝脏受损时眼睛会很快“警觉”,出现发痒的症状。
肝脏受损,眼睛缺少肝血的滋养,眼睛就会比较容易发痒。
2、皮肤瘙痒
季节过敏、蚊虫叮咬都可能出现皮肤发痒的情况,但肝脏病变时,皮肤也会出现瘙痒的症状。
肝脏还有分泌胆汁的功能,肝脏受损,胆汁分泌量下降,胆汁发生淤堵,析出胆汁酸盐,胆汁酸盐随血液流到身体各处,刺激皮肤神经末梢,引发皮肤瘙痒。
改掉这3个习惯,肝脏会“感激”你
医院从业30年的肝病科主任医师张娜,根据自己以往的从医经历,总结得出:肝病发生大多与生活中不良的生活习惯有关。
1、酗酒
很多人压力大的时候,为缓解压力,会选择用酒精作为神经的麻醉剂,达到暂时逃避现实的效果。
但这样不仅会损伤大脑神经,麻痹神经,还会对肝脏带来沉重的打击。
肝脏是酒精分解、代谢的场所,大量饮酒,酒中的酒精进入肝脏等待分解,加重了肝脏的负担,严重“透支”肝脏。
同时,酒精在分解的过程中,会生成一种中间产物——乙醛,这种物质具有极强的致癌性。大量饮酒,肝脏在分解的时候,乙醛滞留在肝脏内,使肝细胞失活、变性,最终导致癌变,损伤肝脏。
2、熬夜
根据年发布的一项社会调查报告,显示年轻人的睡眠时间大都在凌晨十二左右,这与我们所倡导的早睡早起正好相悖。
晚上是肝脏自我修复时间,医学上讲,卧而肝血回流。晚上的时间,应当是肝血回流最充足的时候,若身体在这个时间还没休息,血液会流向身体其他器官。
此时,肝脏内供血不足,不能及时完成自我修复工作,也不能将体内毒素及时排出,毒素积留在肝脏内,引发肝脏病变。
3、常吃腌制食物
腌制食物发展出各种各样的风味,因其独特的口感深受喜爱。
但从营养学来说,腌制食物中极高的盐分会将食物中的膳食纤维和维生素都破坏掉,失去原本的营养,毫无营养可言。
腌制食物在腌制的过程中生成一种致癌物质——亚硝酸盐,长期食用,会损伤肝细胞,引发肝细胞癌变,损害肝脏。
同时,亚硝酸盐进入肠胃后,经分解会生成另外一种物质——亚硝胺,这种物质会“夺去”细胞的氧气,使肝脏细胞处于缺氧状态,损伤肝脏。
因此,腌制食物不可多吃。
保护肝脏,养成以下2个习惯
根据《中国肝病防治报告》数据显示,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可以将肝病的发病率降低30%左右,好的生活习惯也会带来一个“好肝脏”。
1、多喝茶
菊花性温,有养肝、排毒之效,取菊花泡饮,有益肝脏健康。
菊花还当属产自河南北部焦作地区的云台冰菊为首选,它属于怀菊中的亚种,是当地的特有品种。
里面丰富的养肝成分,如胆碱、硒元素、类黄酮等,远高于其他品种的菊花,被称为“菊花贵族”。
胆碱:提高脂肪的分解速度,减少身体脂肪堆积,提升身体新陈代谢速度,保护肝脏;
硒元素:强化肝脏的自我修复能力,促进肝脏的代谢排毒代谢过程,减少肝脏内毒素;
类黄酮:帮助肝脏抵御外来毒素的侵扰,消灭体内多余的自由基,延缓肝脏的衰老。
喝水时,放上几朵云台冰菊,泡上几分钟即可饮用,饮用方法简单。
2、多运动
很多的病都是因缺乏锻炼和久坐造成的,勤加锻炼不仅可以提高自身体质,增强自身免疫力,还可以提高身体代谢水平,通过出汗的方式加快体内毒素的排出,达到保护肝脏的作用。
小知识:
肝不好的人一定要多吃绿色蔬果。手机点餐的兴起,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选择一天三餐手机下单,送餐上门,但是其中的很多食物不乏高脂、高糖食物,这些食物不仅不能供给身体所需的营养,其中的高糖、高脂还会增加肝脏负担,损伤肝脏。
参考文献:肝病患者家庭护理干预效果的结果研究.白毅..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