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肝炎是由多种肝炎病毒引起的,以肝脏损害为主的一组全身性传染病,目前分为甲、乙、丙、丁、戊五型肝炎病毒。各型肝炎表现相似,主要为乏力、食欲减退、厌油、肝肿大、肝功能异常等。
甲型、戊型肝炎以粪一口途径传播为主,当水源和食物受到污染时可导致大流行。乙型、丙型和丁型肝炎,主要传播途径:①血液传播是最主要的。②生活密切接触传播,性传播是成年人肝炎病毒传播的重要方式之一。③母婴传播。
诊断要点
1.甲型肝炎,发病前是否到过甲型肝炎流行区,有无饮用粪便污水及进食未煮熟的海产品史。
2.乙型肝炎,有输血史、手术史、不洁注射史及与病毒性肝炎感染者性接触史。尤其注意婴儿母亲是否有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的家族史。有助于诊断。
3.丙型肝炎,有输血及血制品、静脉吸毒、血液透析等。
4.丁型和戊型为少发病例。
(1)常规检查
①血常规:急性肝炎初期白细胞变化不明显,正常或略高。肝炎肝硬化伴脾功能亢进者可有血小板、红细胞、白细胞减少的“三少”现象。②尿常规:肝细胞性黄疸尿胆红素和尿胆原阳性,溶血性尿胆红素增多,梗阻性黄疸尿胆红素增加,而尿胆原减少或呈阴性。
(2)肝功检查
①血清酶:a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是目前临床上反映肝细胞功能的最常用指标。急性肝炎时明显升高;慢性肝炎和肝硬化时轻度至中度升高或反复异常;重型肝炎时,可出现“胆-酶分离”现象,提示肝细胞大量坏死;b.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在急性肝炎时,若持续在高水平提示有转变为慢性肝炎的可能;c.胆碱酯酶(CHE)活性减低提示肝细胞有较明显损伤,其值越低提示病情越重
②血清蛋白:主要包括白蛋白(A)和球蛋白(G)。急性肝炎时,血清蛋白可在正常范围内;慢性肝炎时、肝硬化、重型肝炎时白蛋白下降,球蛋白升高,A/G下降甚至倒置。
③胆红素:是反映肝细胞损伤严重程度的重要指标。黄疸型肝炎时直接和间接胆红素均升高,但前者升高幅度高于后者;重型肝炎时TBILumolL。
④凝血酶原活动度(PTA):PTA高低与肝损程度成反比。PTA40%是诊断重型肝炎的重要依据,也是评判预后的最敏感指标。
(3)肝炎病毒标记物检测
①甲型肝炎:抗HAV-IgM阳性者提示为近期感染,有早期诊断价值。
②乙型开炎:即常说的乙肝两对半检测,血清查HBsAg、抗HBs、HBeAg、抗HBe和抗HBC可了解有无感染乙肝病毒及传染性强弱。
③丙型肝:抗-HCV为非保护性抗体,阳性者可能有传染性。血清HCVRNA用性是病毒感染和复制的直接指标,也是抗病毒治疗的观察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