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病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转氨酶升高没那么简单,这种情况最容易被忽 [复制链接]

1#

东兴堂大药房不少患者都提过这样一个问题,突然全身很疲倦,食欲不振,皮肤和尿液变黄,去看医生,拿到肝功能检查报告,明明没有肝病,却发现转氨酶位置的红色往上线头非常明显,整个人突然有点懵,不知道发生了什么。

转氨酶是什么?转氨酶的升降和肝病有直接关系吗?

转氨酶被称为肝脏的“晴雨表”,临床上通过抽血化验检测肝功能的转氨酶主要是两种,一种叫谷丙转氨酶(ALT);另一种叫谷草转氨酶(AST)。

除了主要的生存地——肝细胞外,其他脏器中如肾、心肌、胰、肌肉、脾、胆、肺也含有一定数量的ALT和AST。

一旦病毒、炎症侵入肝细胞,导致肝细胞受损时,肝细胞就会把转氨酶释放到血液里,使血清转氨酶升高,向我们发射信号,于是你就发现肝功能出现了问题。

那么,转氨酶正常值是多少?

谷丙转氨酶(ALT)正常值是0-40U/L

谷草转氨酶(AST)正常值是0-37U/L

AST/ALT正常比值是1:1.5-2.5

急性肝炎时AST/ALT常小于1,慢性肝炎和肝硬化时AST/ALT常大于1。比值越高,则预后愈差。

最容易被你忽略的,往往藏着最大的风险

日常中常见的肝脏疾病,如病毒性肝炎、脂肪性肝病、酒精性肝病等,都很容易造成转氨酶指数异常。但是比起这些,更鲜为人知的是,有些药物也会使转氨酶升高!

在我国肝病中,药物性肝损伤的发生率仅次于病毒性肝炎及脂肪性肝病(包括酒精性及非酒精性)。

有报道显示,人们日常生活中接触的中西药物及保健品超过种,当中约有多种上市药物都有潜在肝毒性。有部分药物,在用药12小时后即会出现转氨酶升高的情况。

《中华全科医学》早前发布的《药物性肝损伤基层诊疗指南》中,已经明确提出有九种常见药物,一旦过量服用或者服用不当,很容易造成药物性肝损伤:

引起药物性肝损伤的常见药物↑↑↑

比起肝病患者,药物性肝损伤的病人,往往对肝损伤这件事的反应更迟钝一些,除非是短期大剂量服用某种药物导致急性药物性肝炎,更多的患者是因为有慢性疾病需要长期服药,导致肝脏负担不断增加,却又不定期检查肝功能,肝脏损伤日益严重。除此以外,保健品,减肥药引起药物性肝损伤的案例也越来越多,需要引起注意。

对此,医生一般会全面询问药物使用的时间长短、剂量等。根据血清特异性抗原或抗体除外病毒性肝炎,通过影像学检查了解肝内阻塞和有无脂肪肝存在,或停药观察,用护肝药物,若症状缓解,可诊断药物性肝损伤。

那么,长期服药的人群要如何预防药物性肝损伤的发生?

1.定时检测肝功能:由于肝脏功能的代偿能力比较强,长期服药的人群很难察觉到肝脏损伤。所以要定期做肝功能检测,目的是及时发现有肝功能损伤的存在,避免药物对疾病带来长期的伤害及病情加重,或避免发生慢性肝炎。

2.遵医嘱服药:用可替代的副作用小的药物来治疗疾病,不要自行增加药物剂量,吃多了可能会对身体造成负面影响。

3.病人自行管理的作用远大于医生规劝。发现自己肝脏方面有问题,要自行提醒下医生,避免开出对肝脏有损伤的药,在生活中各方面都要注意。

4.注意保肝治疗。一旦因为药物导致肝损伤,使用保肝的药物能够起到保护肝脏,修复受损的肝细胞,从而加快药物性肝损伤恢复。

在这期间,还能加速转氨酶指数的下降,缓解了患者的精神压力,有利于进一步的恢复治疗。

作为单味中药,熊胆自古就被列为保肝良药。根据科学研究,熊胆中的象征性成分——熊去氧胆酸可促进内源性胆汁酸的代谢,抑制其重吸收,改变胆盐成分,起到保护肝细胞膜和利胆作用。牛磺熊去氧胆酸能抗炎解毒、镇静,起到保肝降酶的作用。这其中,金胆级熊胆粉的熊去氧胆酸含量远超过国家规定的23%,效果更佳。

如万秘堂熊胆粉,熊去氧胆酸含量高达37.9%,被权威机构评为金胆级别的纯天然萃取冻干熊胆粉,长期服用也无副作用,能保肝护肝,起到促进药物性肝损伤恢复的作用。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