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病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青岛医生辛永宁们奋战坚守武汉最重病区 [复制链接]

1#
北京白癜风哪家好 https://m.39.net/news/ylzx/bjzkhbzy/

编者按:医院光谷院区是武汉抗疫重症病区。青岛市援鄂医疗队的医疗主管辛永宁和团队接管了这里51张病床,造就了青岛医疗队重症病区病患“0死亡”的奇迹!医院作医院,与协和等国家一流同行并肩作战,书写了青岛援鄂的荣光!当大批同事返程时,辛永宁和他的同事仍在坚守,因为他们所在院区是武汉抗疫确定的最后一批集中治疗院区.......

05:02

▲2月9日,医院第二批医疗队出发支援武汉,总院长宣世英像嘱咐自己的孩子一样嘱咐辛永宁:“记得每天向我报个平安”。因为出发匆忙,现场,辛永宁医生只留下了几张模糊的影像。

(图/文:孙志文视频:陈通荆潇坤肖赫)

2月8日晚上11点多,辛永宁的电话铃声突然响起,此时,因为没有成为第一批支援武汉的医生,他连续好几天心急如焚、辗转反侧,很晚都不能入睡。

他以最快的速度拿起手机,触摸接听键。正如他所想,电话的那头,是辛永宁的恩师、医院总院长宣世英。

宣:“医院安排你带领第二批医疗队支援武汉,你准备准备。”

辛:“好的。”

看似简单的对话,背后却是宣世英五味陈杂的心情。事后,她回忆说,“拨通电话的一瞬间我思绪万千,心有杂念”——医院的核心骨干,肝病治疗领域的顶尖专家,也是家里的顶梁柱,如果派他去,要是被感染了怎么办?

宣世英:“但是转念一想,危难当头,武汉需要辛永宁这样的专家支持,这时候他不去,他不担当,还等到什么时候呢?”

辛永宁的坚定给了宣世英以慰藉:“我是看着咱市立的老一辈医生面对非典时是咋做的,这种时候我必须顶上去!我是医生,我只想竭尽全力,尽医生的职责,救武汉的病人!”

准备了17年,“我必须冲到前线去”

图片中这位全副武装的医务人员是医院感染性疾病科主任辛永宁,照片拍摄在他抵达武汉后不久。医疗队队员穿的隔离服都是一个模样,为了辨识,大家都把名字写在胸前或背后,还不忘记在名字的旁边庄重而自豪地写上“青岛市立”!

作为山东省青岛市援鄂医疗队的医疗主管,辛永宁所在的队伍接管了医院光谷院区重症病区的51张病床,在距离青岛一千多公里外的武汉,打响了一场没有硝烟的“疫情阻击战”。

45岁的辛永宁算是半个武汉人,他曾在武汉学医,攻读预防医学,连身份证都是在武汉上大学期间办理的,前四位号码是“”。所以,在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辛永宁多次主动请缨,希望回到他的“第二故乡”抗击疫情。

“主动请缨”并不是“贸然请缨”,可以说,在疫情面前,他早就做好了充足的准备,这个准备过程不是一年两年,而是整整17年。

时间回到年,辛永宁经历了那场全球性的传染病疫潮——非典。在那场与非典病*的殊死搏斗中,医院的前辈没日没夜地战斗在一线,“一天24个小时连轴转,眼里都是血丝,不能放过一例疑似啊!”

疫情的“风暴”里,谁也不知道下一秒会发生什么,正是这种不确定性,给了辛永宁前所未有的历练。“我记得有一位精神疾病患者发热需要留观,因为没有家属陪同,且患者在密闭的空间情绪不稳定,有迫害妄想,不同意用药。我只好全副武装进去,陪了他整整一晚上,直到他同意用药。”那之后,辛永宁越发明白,疫情面前,医生的职责就是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

非典过后,辛永宁深刻的认识到疫病给人们带来的危害,立志要在传染病领域深耕下去。17年来,他深入开展传染性疾病的临床和基础研究,致力于肝脏疾病的研究与创新,年还前往美医院进修。如今,他是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青年委员、山东省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山东省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委员、青岛市医学会肝病学分会主任委员!

接受了“非典风暴”的洗礼,有了近20年的临床经验,当新冠肺炎疫情来袭时,辛永宁才有了“主动请缨”的决心和必胜的信心。除夕那天,辛永宁就向总院长宣世英表达了想要去武汉支援的意愿:“我已经做了充分的准备,我必须冲到前线去”!

“只要你回报了,就是得到了”

疫情肆虐时挺身而出,不仅需要勇气,更需要有舍身取义、舍己为人的品格。做出一个勇敢的决定或许只是一瞬间的事,品格却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

辛永宁告诉记者,早在他还是一名实习医生的时候,他的老师宣世英教授就教导他:“做一名医生,要有职业担当,平时的时候做好自己的份内工作,有需要的时候就该冲到一线,责无旁贷。”这句话一直影响着辛永宁,激励他去做一名有担当的医生,坚定着他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的信念。

而就在出发去武汉之前,宣世英拽着辛永宁的衣领,像嘱咐自己的孩子一样嘱咐他时,也说了同样的话。

宣世英:“我经常告诉我的学生,‘只要你回报了,就是得到了’。如今,到了我们回报社会的时候了,支援武汉,我们责无旁贷。”

与辛永宁面对面时,宣世英感概万千,她猛然回忆起自己初见辛永宁时的情景——那是年,一个皮肤略黑、身材健硕的青年,穿着一件洗得发白的*绿色外套,眼睛里泛着光,举手投足有些拘束,但一声“老师,您好”却说得干脆利落。宣世英一眼就看出,他是个善良、真诚的小伙子。

随着了解的深入,宣世英才渐渐知道,辛永宁家境贫寒,家中五子他排行老大,家人省吃俭用供他读完大学本科,却因为交不起报名费,放弃读研究生。那时候,宣世英就决定,这个学生我教定了。自此,无论是在学习、生活还是经济上,宣世英都给了辛永宁很大的帮助,让他专心致志搞学术,从一名初出茅庐的大夫,成长成为有着丰富的传染性疾病的诊疗经验的顶级专家。

工作以后的辛永宁有了收入,他还不忘拿出自己的薪水资助贫困学生,10年前,他连续2年,每年拿出一笔钱资助一个父母患病的贫困生,只为让学生安安心心地读完研究生。宣世英形容辛永宁:“对待生活,他更看重的是美好,是付出,是回报。”

宣世英知道辛永宁的为人,也理解他想去支援武汉的迫切心情,所以在出发之前没有对他说太多加油鼓劲的话:“我说你现在去武汉,治疗必须是精准的,绝对不能出一点错,你接受的病人,必须负责到底,遇到任何情况,千万别慌张!”

最后,宣世英向辛永宁提了唯一一个要求:“记得每天向我报个平安,打电话也行,发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