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病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行医35年总结的ldquo辨证思维十 [复制链接]

1#

辨证论治是中医的特色,这种特色靠的是中医的思维。笔者行医35年来,在临床工作的摸爬滚打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辨证思维模式,愿与同道探讨。

辨证之首,注意主症

辨证之首,首先应抓其主症,因为主症是辨证的要点、治疗的重心。抓主症应从几方面着手。

一是主症多在一般问讯病人何处不适时的第一句回答中出现,既是病人希望你解决的主要问题,也是常见疾病的主要问题,如胃痛、头痛;二是在证中找主症,如病人反映心烦、心慌、头晕、耳鸣、入睡难,显然失眠是其主症;三是病人不知道什么是主症,医者多费心思,尽量找出主症与主因。

辨证之性,注意兼症

辨证,既要辨病位,又要辨病性。而辨别疾病的性质,实际上就是辨疾病的寒热虚实。而辨证之性,主要是辨兼症之性质。

如胃脘痛者,病位在胃,其兼症中喜温为寒,喜按为虚,合而辨之,谓之虚寒。当然,辨疾病之性,也可辨舌苔和脉象。如脉沉迟无力,其沉主里,其迟主寒,无力主虚,合而辨之,谓里虚寒证。

需要注意的是,临床有主症与兼症病性不一致或相反的情况,这就要求医者仔细琢磨,既要主兼分明,真伪分明,又要辨清病位与病性。

辨证中证,注意联系

辨证之中,多见证中有证。如胃肠不适病人,既有寒凝气滞型胃脘痛,又有肾阳虚之五更泻。一为新病,一为久病;一为实证,一为虚证;一在上腹,一在下腹;一以温散,一以温补。故选方既选良附丸主治胃痛,又选四神丸兼顾泄泻。待胃脘痛愈,又在主选四神丸的基础上合理中汤治疗五更泻。

故辨证之中,一定要注意证中之证。只有掌握好两个证型之间的联系,才能抓好主治、兼治、合治、先治、后治之机。

辨证外之证,注意夹杂

所谓证外之证,是指临床表现中有两个系统以上的疾病证候群。如内科证候、妇科证候、五官科证候同时并存。怎么辨?

其辨证原则是在先治某一系统疾病的证候时,一定要兼顾其他疾病的证候,尤其是在主辨证候与兼顾证候病性不一致或相反时,更要注意其错杂、繁杂的特点。如胃脘为虚寒、肠道为湿热、咽喉为实火,在多证并存、证外有证的情况下,一定要统筹兼顾,主次分明,千万不能顾此失彼。

辨静态之证,注意守法

静态之证,是指疾病的病位、病性表现为恒态时期,或为气虚,或为血寒,或为肝经湿热……

此期病位、病性已定,一旦辨证准确,疗效可以,就效不更方,可守法守方。

辨动态之证,注意灵活

动态之证,是指经过治疗后临床表现出现了变化。如湿热带下,应用龙胆泻肝汤治疗后,带量减少,带色由*变白,带质由稠变稀,带味已轻,瘙痒已除,说明湿热病邪已轻。

此时是效不更方,守方守法,继续按肝经湿热巩固治疗,还是根据现有的带白、质稀症状,按肝虚带下论治,改用健脾利湿之剂呢?

如何定夺,要靠医生的经验,要行方圆智,胆大心细,临证需灵活掌握。

辨无证之证,注意隐症

临床有无证可辨之证。如乙肝无症状的“小三阳”“大三阳”,糖尿病无症状的血糖偏高,化验提示的尿中潜血,B超提示的无自觉症状的结石、积水和各种肿瘤的早期阶段,因其无证可辨,皆属无证之证。

临床要根据个体的病史、体质、个性,结合临床经验,借助现代各种理化检验手段,寻找蛛丝马迹,找到隐症所在,由无证可辨为有证可辨。

辨错杂之证,注意调平

慢性胃炎,临证每见寒热、错杂证候,既见胃脘痞满、喜温喜按之虚寒象,又有口干、口苦、苔*腻之热象,或见口腔溃疡,或见大便偏干,对此寒热错杂之证,我多选半夏泻心汤,用温清并用之法,以平衡胃腑调节功能,临证用之,疗效满意。

同样治疗虚实错杂、升降错杂之证,总以平调为要。

辨有效之证,注意病程

对于药后有效的病人,要注意其服药疗程。如感冒、暑热之证,病程短,疗程亦应短,多服药3剂而愈,不必继服。

对于慢性病人,临证或效不更方、或做些微调,使渐治渐佳。可1日1剂,亦可隔日1剂,或连服2剂停1天,亦可1周服2剂。

对于滑胎病人,其疗程多间服至病人上次流产后的1月以上;对于颤证病人,多长期间隔服用,取减西药*副作用之效,以增止颤之功。

辨无效之证,注意审查

药后无效的病人,临证要细心审查。属于辨证用药无差误者,多系病程长、邪气未被制服,应坚持原方,不要轻易改方,否则越改越乱。

而对于辨证用药不妥者,应细审其因,当机立断,及时纠正。

辨先效后无效之证,注意演变

临床有先效后不效之证,即先服数剂疗效很好,再服则效果不理想。这种情况有两种可能:

一是药应变而未变之故,当责之于医,如胃脘痞满中的寒热错杂证型,应用半夏泻心汤后,*苔已退,口苦已止,表明热象已除,虚寒证成为主要矛盾,而继服半夏泻心汤,其药性偏寒,故而不效,当改用*芪建中汤、理中汤、四君汤即可。

第二种可能是病人自身因素,如饮食、起居、情志变化等影响所致,医者当帮助病人查找原因,指导病人服药,并注意服药期间的调理方法。

辨药后加重之证,注意审因

对于服药后病情加重的病人,除用药失当外,还有药性与病情相争较剧而出现病情加重之象。

临证必须区别对待,慎重而定。用药失当者,要及时更方。药病相争者,在服药前就应告知病人。

对于药后出现不良反应者,要查找其因,或减少服药剂量,或改变服药时间,或增减方中药物,或停药观察。总之要认真对待,不可粗枝大叶。

传播健康、分享知识~~~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2#
北京哪家治白癜风能治好吗 http://www.jk100f.com/

乙肝是一种会传染的肝病,不仅如此,它还跟肝癌关系密切!

医学统计表明,我国原发性肝癌九成以上是乙肝患者,由此可见,乙肝是肝癌的主要诱因。有医生对原发性肝癌早期患者进行仔细观察后发现,他们都具有以下两个特征:

一、检查是大三阳”或“小三阳”,肝功能无异常;

二、查出肝癌前身体无明显症状;

也就是说,乙肝离肝癌只有一步之遥,成不成肝癌,主要还看你是否规范治疗;如果听之任之,乙肝病*持续感染,将不可避免地发展为肝癌。

乙肝与肝癌究竟有什么关系?

通过临床观察发现,肝癌患者基本都是由肝炎-肝硬化-肝癌三步而成,可见肝炎与肝癌的关系密切。

国外研究还了解到,肝癌高发区中肝炎占比大,肝癌患者中HbsAg阳性者明显多于阴性者。

更为重要的是,慢性肝炎可跳过肝硬化,直接形成肝癌。所以规范治疗肝炎就显得尤其重要。

在我国的肝癌患者中,有8成以上的患者是乙肝病*携带者。虽然不至于所有病*携带者都会发展为肝癌,但这种大几率事件,我们不能冒险,所以一定要尽可能地控制好乙肝,阻止它发展。

比起大三阳,小三阳更容易致癌

乙肝分为大三阳和小三阳两种。

小三阳指的是慢性乙肝或慢性乙肝病*携带者。因临床症状不明显,容易被忽视,所以危险性更大。

相比之下,大三阳临床症状严重,容易引起重视而进行治疗,逆转的可能性较大!

所以在肝癌患者中检出小三阳的几率更高。

肝病专家表示,小三阳患者要注意休息,避免喝酒,否则这些危险因素会加重肝损,进而引发肝癌。

乙肝转肝癌?看3个信号就知道

虽然乙肝可直接成为肝癌,但临床上大多数还是要经过肝硬化这一步,那究竟怎么看出乙肝是否成肝癌了?

1肝区疼痛

肝区疼痛为肝癌的首发症状,多表现为或持续性胀痛、刺痛或钝痛。

2全身和消化道症状

早期表现为消瘦、乏力、食欲减退等。部分患者还会出现发热、腹泻、呕吐等症状。到了晚期则会出现*疸、腹水、下肢浮肿、贫血等现象。

3肝肿大

中晚期常出现肝肿大!

医院专家建议:乙肝不想成癌,3-6个月复查一次

专家表示,及时复查是阻止肝炎成癌的关键!

若是大三阳,应及时检查肝功能。如果转氨酶超出正常范围,患者则处于慢性肝炎活动期,此时需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抗病*和保肝治疗,而且要定期复查。

若是小三阳,建议定期复查肝功能、乙肝病*载量。若转氨酶高,乙肝病*载量呈阳性,则属于活跃期,需要立即治疗,否则随时可能发展成肝癌。

此外,如果家里有近亲患有乙肝的,建议每年检查一下乙肝两对半,以排除乙肝可能。

注:本文部分内容和图片来源网络,不用来获得效益,不涉及经济行为,如有侵权,请联系,立即删除。

健康不用慌专家帮您忙

点击秦都问医生图片咨询医生

健康-

长按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