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爱肝日:3月18日是第15个全国爱肝日,今年的爱肝日主题是“预防丙肝,防患于未然”。近年来,丙肝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它不仅传播途径多、预防难度大,并具有转化肝硬化和肝癌的几率高的特点。我市虽未医院,医院内设科室条件足以支撑对肝病的检测与治疗,预防肝病,从关爱自己开始。据悉,丙肝是一种由丙型肝炎病*感染而引起的病*性肝炎,主要经输血、针刺、吸*等渠道传播,并不会通过食物、空气等传播。
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数据表明,全世界肝病每年造成多万人死亡,而我国的肝病患病率居全世界首位,各类肝病病*感染人群数量庞大。大多数丙肝患者初期无明显症状,从感染到发病,潜伏期约为2至16周,平均7周。丙肝早期最常见的症状是疲劳乏力,容易被人忽视,最终可导致肝脏慢性炎症坏死和纤维化,部分患者可发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癌。因此,丙肝这类沉默的杀手,必须及早筛查,进行规范化诊疗。
急性、慢性肝炎和肝硬化均为常见病,尤其是在我国以病*性肝炎为主。甲型肝炎常可自愈而不迁延,但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则常可迁延不愈而转成慢性过程或携带者。对于肝炎病*迄今无特效药物,所以对这些疾病的治疗,理想地在分析病因的基础上,做到有的放矢是非常困难的,因此常常采取综合的保守治疗。凡是肝病患者,都应该保证其有充足的休息,尤其是在急性期还需要卧床休息,恢复期可下床做适当的活动。
慢性肝病患者可适当做些家务劳动,但要劳逸结合、避免疲劳。饮食方面要做到规律、合理,即以高蛋白、高维生素食物为主。选择营养价值高的植物或动物蛋白,如牛奶、蛋类、鱼类、瘦肉、各种豆制品等。各种新鲜蔬菜、瓜果富含维生素,营养价值高。但对晚期肝病患者,应适当限制蛋白食入量,肝病患者要少食加工食品,这些食品都含有防腐剂和添加剂,会损害肝功能,不利于肝病的恢复。肝病患者还要禁酒,酒精不但能加重肝病,长期酗酒者还能造成酒精性肝硬化,不可轻视。以上所说的是“养”,即休养和营养,其目的是通过“养”,增加肝脏血流量,促进肝功能的恢复。
肝病患者的药物治疗是辅助性措施,目前所使用的保肝药物品种繁多,但可以说无一种有确切肯定的疗效,其中大多数是维生素类或肝脏代谢中所需的某种物质,如葡萄糖醛酸内酯等。所以对药物治疗应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选用1-2种也就足够了,并坚持按医嘱剂量、疗程服用,定期检查肝功能,以视疗效,根据病情及时修定治疗方案。切不要片面迷信药物,乱投医,或把此类药物误认为都是“保肝药”,不适当地大剂量长期应用,这不仅造成药物、经济上的浪费,而且还增加肝脏的负担,其结果适得其反,不利于肝病的恢复,应引起注意。
肝病患者不宜服用口服避孕药
专家提醒,口服避孕药对肝功能有损害,肝病患者如果长期服用口服避孕药,除对肝功能损害外,还可能降低避孕药的有效成份,因此建议最好不要长期服用。可以考虑别的避孕方法。
一对小夫妻由于婚前没有进行体检,患有慢性乙肝的丈夫传染给了妻子,妻子后来怀孕了。但医生告诉她,这个胎儿必须做流产打掉。
怀孕俩月必须做流产
26岁的小娟(化名),2年前和小智(化名)结婚。婚前,亲人曾劝他俩去做个全面体检,但因为两人身体都特别棒,他们没同意。“做那玩意没啥用,体检还要花钱。”
婚后,小娟一直采取口服避孕药避孕。今年,夫妻俩决定要个孩子,小娟出现明显的妊娠反应,医院做检查,结果令大家吃惊:小娟的肝功检查呈阳性,她还患有慢性乙肝!
“你这种情况不能要孩子,否则乙肝病*将会通过胎盘传染给胎儿!”医生下了最后“通牒”,“你丈夫最好也查查,避免再传染给他人!”结果,小智也被查出患有慢性乙肝!他这种情况至少存在4年以上,小娟很可能是被他传染上的。无奈,小娟只好选择做人工流产。
患肝病不能吃避孕药
经过检查,小娟长期服用口服避孕药,她的肝功能已受到严重损害,患有肝病的妇女是不能吃避孕药的!
肝脏是人体的代谢器官,所有的药物都要经过肝脏代谢,最后由肾脏排出体外,特别是口服避孕药对肝功能有损害,肝病患者如果长期服用口服避孕药,除对肝功能损害外,还可能降低避孕药的有效成份,因此建议最好不要长期服用。可以考虑别的避孕方法。
乙肝病*携带者在日常生活中,不会对周围的人群构成威胁。但可通过母婴间传播,乙肝病*携带者还可以转变成慢性乙肝病人。
乙肝引发肝硬化、肝癌
乙肝是一种危害极大的疾病,但市民真正了解的并不多,一些人甚至分不清肝炎与乙肝的区别,甚至根本不知道慢性乙肝可引发的严重后果:长期发展可转变为肝硬化或肝癌!
据悉,目前九成以上的肝癌患者由慢性乙肝发展而来的!接种乙肝疫苗是目前惟一的预防乙型肝炎,减少肝硬化和肝癌威胁的最有效、最经济的措施。近年来,卫生部门推广在婴幼儿中注射乙肝疫苗、对2-13岁人群实施乙肝疫苗的补种,最近又积极倡议在15岁以上人群中,积极推广接种乙肝疫苗。
由于成人的身体情况较婴幼儿复杂,专家建议成人应接种高抗原含量的乙肝疫苗,即应该选择每剂含有20微克抗原成分的疫苗,因为这类疫苗能产生较高的抗体,保护时间更长久,全程接种后可使95%以上的接种人群获得保护,保护效果可持续至少15年以上。
丙肝是“沉默杀手”
丙肝的传播途径有血传播、皮肤和黏膜途径传播、性传播、母婴传播等。发病隐匿是丙肝的特点,潜伏期约为2~16周,平均7周。丙肝早期最常见的症状是疲劳乏力,往往容易被人忽视,最终可导致肝脏慢性炎症坏死和纤维化,部分患者可发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癌。因此,丙肝也被称为“沉默的杀手”。
目前没有疫苗可以预防丙肝,但是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切断传播途径,丙肝是可以预防的,包括拒绝*品、杜绝非法采供血、不与他人共用剃须刀等可能引起出血的个人用品等。
由于大多数丙肝患者初期无明显症状,应及早筛查,进行规范化诊疗。大部分丙肝病人是可以治愈的,但需要较长的疗程,所以患者的依从性非常重要,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坚持用药,定期监测相关指标。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