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病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地坛医院为危重症患者重启生命键工人日报 [复制链接]

1#

工人日报客户端2月21日电一组数据医院ICU这场大考目前的成绩单:累计收治新冠患者29人,其中危重症患者25人,一度8人需要有创呼吸机支持、10人无创呼吸机支持,已有1人成功脱ECMO,19人转入普通病房,3人痊愈出院,死亡1例。

这些成绩的背后,是科主任刘景院麾下ICU43名战友的竭尽全力,是医院集两个院区抽调37人各科室的携手并肩,是2月18日关键时刻7医院14名护理人员“火力”增援,是全院、全市专家智慧、经验的闪现。

重症面前,他们不服软

SARS重症、艾滋病重症、肝病重症、乙脑、流脑重症、甲型H1N1流感、甲型H7N9禽流感、黄热病、裂谷热、肺鼠疫……在与传染病的较量中,医院重症医学科从年成立的那天起,就从未向传染病重症低头服过软。

今年1月新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来袭,ICU医护人员白衣执甲,披挂上阵,迎战新冠肺炎大考。

ICU主任刘景院是同事们公认的只干活儿不张扬的ICU专家,每有烈性传染病出现,他都会在。今年三十儿当天原来的值班医生身体不适,他替;病房里危重患者抢救他冲;他是站前阵地最前沿的指挥员和战斗员。

“这是传统,老地坛人就是这样一代又一代传下来的。”工作20多年的李传胜医生说。年轻医生郭贺冰对自己的老师李传胜心生敬佩,是因为烈性传染病出现时“老师把我挡在身后,他没有什么豪言壮言。”

主诊组长蒲琳、向攀,党小组长熊号峰是ICU的医疗骨干,他们的共同特点就是爱干工作,不爱说工作。好像这是这个科室的文化,总护士长张艳华、科护士长王宏宇都是如此。面对镜头、面对媒体,他们似乎是一样的台词,“这有什么好说的,不过是我们的工作。”

蒲琳医生作为国家卫健委专家组成员,1月份参加了为期三天的湖南省的疫情防治督导工作。返京不休息,她迅速投入北京的抗疫工作。

熊号峰医生除医疗工作外还负责医生排班,可他常常亏了自己,“肥”了同事,人手不够时,他顶上!

向攀医生在患者出现突发情况时,冲进病房投入抢救,过后才发现口罩出现问题,惊出一身冷汗!

谭建波医生孩子刚满月,他就上了一线,至今不能陪伴爱人、孩子。

张艳华总护士长,电梯饱和,她身着防护服、N95口罩冲下六层楼,和同事们汇合,为的是让身上插满管路、带着ECMO的“患者一定要安全。”

王宏宇被护理部主任“批评”,是因为“你为什么不找我要人?!”的护士长。

张博每天重复着两个角色,护士、女儿。4小时全力以赴、全副武装做好护理工作;下班16小时的间歇她赶回20公里外的通州家里,照顾相依为命卧床的父亲,然后自己休息补充体力,再重归护士角色。

“旁边病房的病人原来和您一样,现在都转出ICU了,加油!”

“不用考虑费用,这病咱政府兜底。”

“您老惦记家里的花花草草,咱治好了病赶紧回家浇花啊。”

“您再多吃点儿,这粥熬得多好啊,多吃才能好起来!”

每位护士、大夫,都有许多这样和患者交流的“情话”。

这里每天都在与死神较力,这里每天都续写着医患并肩战斗的温情故事,这里每天都流动着医患携手战胜疾病的最美音符。医护人员正拼尽全力为生命按下重启键。(工人日报记者姬薇通讯员陈明莲梁清君)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