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病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乙肝病毒携带者如何科学治疗 [复制链接]

1#

社会上的一些所谓的“肝炎-肝硬化-肝癌三部曲”“乙肝传染性很强”“乙肝可以遗传”等广告宣传扩大了乙型肝炎的危害性,是许多人产生了对乙肝肝炎的过分恐惧,造成了对乙肝病毒感染者的歧视。那么乙肝携带者后期病情就会恶化呢?现在我们就为大家详细的说说其中的缘由。

根据年版《慢性乙肝肝炎防治指南》:对慢性HBV感染者及非活动性HBsAg携带者,除不能捐献血液、组织器官及从事国家明文规定的职业或工种外,可照常工作和学习,但是应定期进行医学随访。

哪些人群易感染乙肝病毒呢?

乙肝病毒携带者多为年龄较轻的处于免疫耐受期的HBsAg、HBeAg和HBVDNA阳性者,1年内连续随访3次,每次至少间隔3个月,均显示血清ALT和AST在正常范围,HBVDNA通常处于高水平,肝组织检查无病变或病变轻微,称为慢性HBV携带者。

血清HBsAg阳性,HBeAg阴性,抗-HBe阳性或阴性,HBVDNA低于检测值下限或IUml,1年内连续随访3次以上,每次至少间隔3个月,ALT均在正常范围。肝组织检查显示:组织学活动指数(HAI)评分4或者根据其他半定量计分系统评定病变轻微,为非活动性HBSAg携带者。

如何管理乙肝病毒携带者?

对已经确定的HBsAg阳性者,应按规定向当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并建议对患者的家庭成员进行血清HBsAg、抗-HBc和抗-HBs检测,并对其中的易感者接种乙型肝炎疫苗。

慢性HBV携带者的传染性高低主要取决于血液中HBVDNA水平,与血清ALT、AST或胆红素水平无关。

对慢性HBV感染者及非活动性HBsAg携带者,除不能捐献血液、组织器官及从事国家明文规定的职业或工种外,可照常工作和学习,但应定期进行医学随访。

关于乙肝病毒携带者的误区

最常见的一种是认为“携带者很安全、不用治疗”,还往往不重视定期随访,以致于部分乙肝病毒携带者10年或20年后进展为肝硬化、肝癌、甚至到肝癌晚期才被发现,失去了最佳治疗时机。

另一种则认为患者HBVDNA阳性,存在乙肝病毒复制,不管肝功情况如何,就盲目加用抗病毒药物,结果HBVDNA下降不明显,抗病毒效果不理想,反而容易导致耐药。

因此,对于乙肝病毒携带者应该用科学的态度进行规范的管理,目的是及时筛查出肝脏病变,而对于病情稳定者,避免盲目用药及不恰当用药造成的耐药,减少医疗资源及经济上的浪费。

乙肝病毒携带者如何随访监测?

对于慢性HBV携带者应每3~6个月进行血常规、生化指标、病毒学、甲胎蛋白(AFP)、超声和无创肝纤维化等检查,必要时行肝活组织检查,若符合抗病毒治疗条件,应及时进行抗病毒治疗。

非活动性HBsAg携带者有发展成HBeAg阴性CHB的可能,且长期随访仍有发生HCC的风险,因此建议每6个月进行血常规、生化指标、病毒学,AFP、超声和无创肝纤维化等检查。若符合抗病毒治疗条件,也应及时抗病毒治疗。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